广东积极构建林业智慧化长效化管护机制,探索生态林业发展新路径
在广袤的广东构建管护粤北山区,山高林密,积极机制径远程视频监控、林业林业AG超玩会无人机巡查等信息化手段在巡林护林上大显身手;
在粤西湛江,智慧公安、化长检察、效化新路法院联动为红树林构建起司法保护网;
在珠三角惠州惠东县,探索漫山遍野的生态绿棋楠沉香林郁郁葱葱,在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模式带动下,发展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,广东构建管护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……
南粤大地,积极机制径处处生机盎然。林业林业广东各地持续深化林业改革,智慧全面落实“林长+”工作机制,化长以智慧林业推动林业科学管护,效化新路并大力推动林业特色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发展,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,全力书写“生态美、AG超玩会产业优、百姓富”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篇章。
科技守护▶▷
“视频监控+无人机”巡林无死角
“我们这里‘九山半水半分田’,树林大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山上,靠人工无法满足精细化管护的需要,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。”韶关新丰县林业局森林火灾预防股负责人黄永绍说。
粤北韶关新丰县森林覆盖率达81.15%,当地探索建设智慧林业模式,启用“视频监控+无人机”地空一体的智慧巡林新工具,为全县林业护航。
新丰县遥田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,全镇在重点区域安装了184个摄像头,配备了8台高清无人机。每天上午,该镇应急办工作人员曾志营只需在办公室轻点鼠标,无人机就会起飞对全镇林区开展巡查,画面实时传回。与此同时,林区摄像头也24小时不间断拍摄画面。
地空一体,实现林业巡查无死角。“一旦视频监控或无人机巡查发现有火情、偷砍滥伐等情况,会自动报警并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应急值班人员手机上,应急人员会调动无人机核实情况,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。无人机能在10分钟内到达遥田镇任何位置。”曾志营说。
科技手段大大减轻巡林压力,也提高应急事件处置能力。在去年遥田镇一林区的山火扑救行动中,摄像头首先监控到火情,无人机快速到达现场核实,镇应急办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画面,迅速判断火情走势、调集消防力量抵达现场。最终,山火在1小时内被扑灭,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。
科技力量已成为新丰县林业精细化管护的利器。新丰各镇(街)、林场、林业、公安、应急等共配备巡护无人机100台,国有林场、保护区、湿地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布设相机237台。
据省林业局统计,全省积极推进林业一体化数据库建设,在全省重要林区及森林火灾高发、多发地区布设约1700个视频监控,全省专职护林员配备近3万套北斗巡护终端,有效织密林业“安全网”。
司法联动▶▷
与群众一同守护“红树林之城”
杨健宏是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湛江红树林派出所的民警。每天,他都要和同事在红树林保护区里巡林,排查是否有新建养殖塘、采砂、填埋垃圾等破坏红树林的行为。
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,总长2023.6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大片红树林,被誉为“红树林之城”。当地构建了“林长+检察长”“林长+警长”“林长+森林法官”等日常巡查和司法保护机制。
除了专职保护红树林的派出所,2021年,湛江市检察院启动为期5年的红树林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,对破坏和侵占红树林、污染红树林周边水域等行为开展监督;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红树林保护区设立10个红树林司法保护工作站,加强与公安、检察机关在涉红树林刑事案件移送、受理、立案等方面的衔接,及时打击破坏红树林违法犯罪行为。司法部门的联动,形成了红树林保护的强大合力。
为加大司法保护成效,湛江发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红树林保护。“这份《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》从今年1月10日开始实施,红树林是我们共同的财富,我们要一起守护好它。”近日,红树林派出所民警来到麻章区民安镇西山村,向村民宣传红树林保护法规。
经过积极宣传,红树林派出所已培养了数十名红树林巡护员。“他们都是本地人,不仅参与日常巡护,还协助警方开展红树林保护工作。如民警到陌生海域巡林,本地巡护员会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,在渔船上为我们领路。”杨健宏说。
龙头带动▶▷
林业好风景带来好“钱”景
盛夏清晨,在惠州惠东县黄埠镇的一处山头,香农刮开沉香树皮,露出一条已经胶质化的树干,香味随即飘出。这是当地的绿棋楠沉香,经过加工后,可制成线香、香片、珠串、精油、沉香茶等产品,远销海外。
传统沉香要在种植7年左右才能打孔结香,而惠东绿棋楠沉香种植仅需3年,且产量高、油脂丰富。为推动规模化种植,近年来,惠东扶持壮大多家龙头企业,通过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引导白花、稔山、巽寮等多个乡镇种植绿棋楠沉香,逐渐形成规模效应。
如今,惠东沉香种植规模已达4万亩,从事种植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有120多家,带动近120户种植户参与,年产值超亿元。
在惠州,这种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,正在向更大范围推广。
暑期来临,博罗县象头山脚下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的游客多了起来。基地负责人周子雄介绍,8年前,他来到药王谷种植南药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近200户农户种植,建立了1000亩的种植中心区和3000亩的辐射区,打造南药种源保护和规模种植基地。基地还牵头和当地两家药企签订购销协议,农户种植的中草药以保底价卖出,从而保障收益。
在龙门县龙潭镇,当地竹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延伸,带动一方群众致富。当地特色竹木加工注册公司已有数百家。目前,龙潭镇竹木制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年产值超20亿元,近1.8万名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实现就业增收。
“林地生金”的故事在全省各地演绎。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,全省已认定两批共30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,涉及竹子、油茶、中药材、澳洲坚果、三华李等多个林业产业,年产值达298亿元。由龙头企业牵头,推动林业种植加工集约化、产业化,林业好风景为林农带来源源不断的好“钱”景。
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魏钰 叶志强 林日清 廖钰娴 范永敬 邵一弘
- 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3%!1—2月潮州经济运行数据公布
- ·为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!全国政协委员、梅州市大埔籍乡贤刘伟带着7份提案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
- ·50个小记者站成立!梅州日报社为全市50所小学授牌
- ·塔牌集团截至2月底已回购1.83%股份
- ·广东发布2024年统计公报:全年出生人口超100万人
- ·肉菜价格啥变化?1月梅州CPI出炉!
- ·翰墨传情,丹青祝福!庆祝梅州日报创刊50周年书画作品欣赏②
- ·爱孩子还要懂孩子!梅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26日晚线上开讲
- ·十六项散漫签约,重磅白皮书宣告!河南医疗瘦弱财富高品质睁开大会召开
- ·手作烘焙、新型手作、露营野餐...“新生代”催生梅州新业态,焕发消费新活力
- ·至2025年,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0.4岁!建设“健康梅州”,梅州印发规划...
- ·致敬!2021年度“梅州最美应急人”!
- ·家养智能时期,畜牧强人若何哺育,这场钻研会给出谜底!
- ·计划新建5.7万亩高质量水源林!梅州各大苗圃基地开启“忙碌模式”
- ·梅州普降大到暴雨,今晨最低
- ·梅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治理:消除安全隐患 保障群众安全
- ·出口总值大幅增长27.8%!1
- ·20220222,“爱”的浓度齁甜!
- ·至2025年,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0.4岁!建设“健康梅州”,梅州印发规划...
- ·50个小记者站成立!“梅州日报小记者站”揭牌仪式在兴宁大坪镇中心小学举行
- ·广东宣告村落子遨游住宿尺度,正果真收罗意见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上周股价六涨三跌!紫晶存储涨幅最大换手率最高,嘉元科技振幅最大
- ·日均气温低于10℃!冷空气携雨又来了...
- ·梅州9个文化馆全部“上等级”!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情况公布
- ·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落地: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
- ·不动产权证书不再“贴图”啦!3月起,梅州推出“一证一码”服务